这还不算严重的呢,若是病情加重,皮肤会出现血疹,充血的现象吓人得很。听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后背凉飕飕的?
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广东,2024年8月,广东首次报告了超过1000例病例,一个月时间病例数量飙升了六倍。佛山、广州、中山等地都成了重灾区,而到10月中旬,广东的感染人数又增加了2000多例,疾控中心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。短短几个月里,登革热就像找到了“繁殖温床”,迅速在广东遍地开花。深圳一个星期的新增病例数就达到120例,几乎每天都有新增的感染者。尽管幸运的是还未出现死亡病例,但这种“传染速度”让人心慌。
为什么广东会成为登革热的“新据点”?其实,登革热喜欢温热潮湿的地方,而广东四季温暖潮湿,沿海城市人流量大,正是这种病毒理想的家园。加上广东的伊蚊活跃,这种小小的蚊子变成了登革热的天然“邮差”,一个叮咬就能轻松把病毒从患者身上传到健康人身上。就这样,登革热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地传播开来,成为让人避之不及的“恶邻”。
不过,登革热的“杀伤力”并非仅限于广东、海南等沿海地区。在全球范围内,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像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洲等,都是重灾区。菲律宾的部分城市甚至因为感染人数过多,宣布进入灾难状态。阿根廷也没能逃过病毒的肆虐,截至8月中旬,全国感染人数高达56万例,死亡404人。有人统计,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,其中女性患者占比55%。这种病毒似乎特别喜欢盯住这些地方不放,肆无忌惮地夺走人们的健康,甚至生命。
听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觉得,得了登革热是不是“九死一生”?其实也没那么夸张,广东的疾控中心早已启动了疫情防控措施,各地疾控人员几乎24小时待命。尽管目前没有特效药,也没有疫苗,但政府正在加紧防控,尽力将病毒传播风险降到最低。深圳市甚至设立了29个登革热疫情处理中心,提前准备充足的医疗设施和资源,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病例激增。
那么,问题来了: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登革热的威胁呢?广东疾控的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,首先要避免蚊虫叮咬。防蚊和防控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基本一致——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,及时清理积水,尽量不让蚊子有机会在家中安营扎寨。其次,如果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或骨关节剧痛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,及时检测、治疗,别自己扛着。
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根据国务院的卫生专家指出,登革热病毒目前已经变异成了四种不同的病毒类型。即便感染过一次的人,也不能放松警惕,因为对一种类型的病毒产生抗体,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类型的病毒免疫。二次感染不仅不会更轻,反而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症状。专家们劝告,那些经历过一次登革热的人,更要提高防范意识,千万别掉以轻心。
从目前的疫情走势来看,广东疾控中心分析认为登革热并不会在全国大范围蔓延,疫情的中心还会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海南等沿海亚热带地区。这当然算得上是个“好消息”,但依然提醒着我们,健康无小事。对于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们来说,除了依靠政府的防控措施外,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,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