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仲镂簋、朱纮、山节、藻棁,君子以为滥矣。
集说曰:管仲,齐大夫。镂簋,谓刻而饰之。大夫刻为龟耳,诸侯饰以象,天子饰以玉。纮,冕之系,以组为之,自颔下屈而上属于两旁之笄,垂余为缨,天子朱,诸侯青,大夫、士缁。山节,刻山于柱头之斗拱也。藻,水草也。藻棁,画藻于棁上之短柱也。此天子庙饰。注云:滥,亦盗窃也。疏云:奢而犯礼,是不称之人也。
晏平仲祀其先人,豚肩不揜豆,澣衣濯冠以朝,君子以为隘矣。
集说曰:晏平仲亦齐大夫,大夫祭用少牢,不合用豚。周人贵肩,肩在俎不在豆,此但喻其极小,谓并豚两肩亦不足以揜豆,故假豆言之耳。上言先王制礼不丰不杀,此举管、晏行礼之失以为戒。管仲丰而不称,晏子杀而不称者也。
是故君子之行礼也,不可不慎也,众之纪也,纪散而众乱。
注曰:言二大夫皆非也。纪,丝缕之数有纪。
孔子曰:我战则克,祭则受福。盖得其道矣。
注曰:我,我知礼者也。疏曰:此孔子述知礼之人,自称战、克、祭、受福之事而解之,非孔子自我也。得道者不多不少,随而称当也,祗为二大夫之不称也。君子曰:祭祀不祈。
注曰:祈,求也。祭祀不为求福也。诗云:自求多福,福由己耳。疏曰:赵商问:周礼设六祈,祷禳而祭无不祈,敢问礼记何义也?郑答云:祭祀常礼,以序孝敬之心,当专一其志而已。祷祈有为言之,主于求福,岂礼之常也?坡谓注言至矣,恐人因祭则受福之言,必误为福可以祭求者,故以此正之。下文不麾蚤,五者皆是有祈而然,故君子不为也。